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坚持守正创新,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促进文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文学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今年两会前夕,围绕当下文学热点以及如何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在时代需求、文化自觉与创新探索的多重驱动下,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多元化的创作格局。邱华栋谈到,新时代儿童文学呈现新发展趋势,儿童文学出版数量惊人。特别是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全民阅读理念深入人心,少年儿童成为全民阅读的重点群体,儿童文学成为中小学语文课程、学生课外阅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与内容。同时,我国儿童文学学科教学已有近百年历史,基础深厚,全国上百所师范类高校及职校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学科建设成果丰硕,多所知名高校先后招收儿童文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儿童文学研究课题近年来多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支持,在此基础上,加强儿童文学学科建设是与时俱进完善我国文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呈刻不容缓之势。对此,邱华栋建议未来将“儿童文学”增列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逐步明确儿童文学的独立学科地位,使其涵盖中国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理论、儿童文学文体学(包括儿童小说、童话、儿童诗、少儿科幻科普、图画书等)等内容。同时,鼓励高校加大对儿童文学学科的投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儿童文学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儿童文学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与出版社、儿童文学研究机构等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儿童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实习机会。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迅猛发展,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这一发展历程既得益于国家科技实力的跃升与文化自信的增强,也与创作生态的优化、产业联动的深化密切相关,形成了一条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影响力的独特路径。邱华栋认为,当前文化领域竞争愈发激烈,以科幻文学为代表的科幻文化作为其中的重要维度,正成为大国文化博弈的关键领域。“在如今全球科幻文化版图中,中国元素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特征:即市场消费多、源头创造少;跟随模仿多、范式创新少;商业价值多、思想价值少。”邱华栋认为,如何整合我国优势科幻资源、突破传统文化交流的时空局限,以“科幻语言”构建未来文明对话机制和新范式,展现中华文明对未来图景的独特哲思,是提升我国科幻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题中应有之义。对此,经过反复思考和实地考察,邱华栋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筹建国家级科幻博物馆。他表示,我国正处于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影响力强国跨越的关键阶段,筹建国家级科幻博物馆不仅是文化设施建设的需要,是新时代文化强国战略的破题之举,更关乎国家文化战略纵深布局的百年大计,是中华民族把握未来文明主动权的关键落子,对于丰富我国未来文化叙事载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于科幻博物馆的职能,在邱华栋的设想里,一是可以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示范工程,为前沿科技提供伦理预演空间,培育适应智能文明的新型文化生产体系;二是可以作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地标,在现代化进程中重塑文化自信;三是可以通过建立未来想象的价值坐标系、创设技术美学的评价体系、输出文明互鉴的叙事方略,重塑全球未来文化叙事格局。